English

慈丹胶囊 造福苍生

2000-07-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一民 我有话说

5月11日,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2000年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展览暨技术交易会”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七号展厅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们前拥后挤地争抢着一本题为《向死神宣战的人》的图书。在写着“国家级抗癌新药慈丹胶囊”和“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金奖”两行大字的展板下,一位个头儿不高、目光炯炯、风度儒雅的中年人,正在向来参观的人们不停地讲解着。他就是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介绍过的抗肿瘤药“慈丹胶囊”的发明者郑伟达教授。

“郑伟达”三个字在中医药界已成为响当当的名字了,在那些被他治愈的患者心中,“郑伟达”三个字就是癌症的克星。但是,郑伟达以“挑战肿瘤、造福苍生为己任”的志向,以及他在抗肿瘤的园地里艰辛播种耕耘的经历却鲜为人知。

1998年3月3日,一纸盖有共和国卫生部大印的新药证书送到郑伟达手中,他和他领导下的福州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经十多年苦心研制的抗癌新药“慈丹胶囊”,终经权威专家和国家主管部门严格审查,成了国家中药三类抗癌新药。

郑伟达原是福建省闽清县白岩山下的一个青年农民,只是靠从伯父那里学了一些中医知识,才在乡间开了一个小门诊。行医过程中,他接触了许多癌症患者。这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探索出一条中医防治肿瘤的道路。

1980年,郑伟达带着这个愿望来到省城福州,拜福建名医郑孙谋教授为师。在郑教授的指点下,郑伟达一边实践,一边修完了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通读了高等中医院校的基本教材。从走出白岩山的那天开始,他在中医领域奋力开拓,先后创办了福建省首家民营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首家民营中医肿瘤医院,这个来自白岩山的农民,终于成长为一位负有盛名的肿瘤防治专家。

“癌症”,一个让大多数人闻之色变的名词,一个让古今医学界头痛了上千年的病症。郑伟达,一位普通的医生,居然向它发起挑战。行医过程中,他接触了许多癌症患者。这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探索出一条中医防治肿瘤的道路。他深深知道,攻克癌症将是一个久远的历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郑伟达刻苦学习中医理论,立志攻克癌症。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在医学上的造诣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郑伟达整理出了百万字的临床资料,并从中研究出癌症的发生必经癌前病变的理论。他指出,造成癌前病变原因,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七情所伤或其它因素引起脏腑虚亏、气血失调等内虚的情况下,致癌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的外邪作为变化的条件,通过内虚,导致发病。内外合邪引起人体气滞血淤,痰凝毒结,形成肿瘤。郑伟达认识到防治肿瘤必须从这一发病的规律出发,从人体的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以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这一理论贯穿防治癌症的全过程。他认为,当今,诊断癌症并非易事。多数癌症一旦发现、确诊,往往已是失去手术适宜时机的中晚期。此时,一般医院只能采取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和支持疗法。放疗、化疗在攻击癌细胞的同时,往往也杀灭了大量正常细胞,使病人的免疫功能以至生存能力日趋下降,机体逐渐衰竭,反而有可能促进癌的恶化、扩散、转移。放疗、化疗的这些毒副作用,是目前医学专家们深感棘手的难题。郑伟达遵循中医治癌的原则,经过反复斟酌、不断推敲后,从祖传秘方中筛选出几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药方,进行反复研究、实验、改进,“铸造”出一柄杀死癌细胞却不伤人体免疫功能与造血功能的“单刃剑”———“慈丹胶囊”。经福建医学院药理教研组进行动物试验显示,“慈丹胶囊”对癌细胞具有抑制和灭杀作用。经福建省药检所复审,质量标准均符合规定;福州市科委将“慈丹胶囊”列入重点科研开发项目,国家专利局受理了该药的专利申请。“慈丹胶囊”系列药物中的“癌克星胶囊”、“症消癀”、“茵陈双白丸”、“三元逐水丸”在临床实践中,也同样效果显著、深得广大患者的赞誉。这些药对人体失调的生理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调整人体内的阴阳、气血、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癌因素,使失调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重建体内环境平衡,为去除肿瘤病灶创造有利的条件;又可攻坚破积,去息肉蚀腐肉,使癌细胞产生退行性的改变,从而使肿瘤逐步缩小、消失。

“慈丹胶囊”根据卫生部的指定在北京、上海等七大医院二期临床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1997年10月在卫生部新药审评会上,“慈丹胶囊”一枝独秀,专家们打了满分,一致同意该药正式投入生产,成为卫生部“准”字号抗癌新药。1998年3月3日颁发了福建省第一种经卫生部批准的抗癌新药证书,也是中国少有的“准”字号抗癌中药品种。这本新药证书,凝聚着郑伟达16年的心血,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满意的答卷。从此,人类生命健康与顽固的癌症作斗争,就多了一种新型武器,对癌症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

“慈丹胶囊”通过药效学、毒理学研究表明,它是一种中药制剂。经医院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有较好的抑癌作用:治疗肝癌、肺癌、胃癌、食道癌、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恶性淋巴肿瘤、骨肿瘤、膀胱癌、脑瘤疗效明显,对腹水、胸水、疼痛的治疗,也有疗效。与化疗配合使用,具有增效减毒作用,改善临床症状,保护机体免疫力,为手术前后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该药充分体现了中医中药寓功于补、扶正抗癌的特点,博得良好赞誉。

“慈丹胶囊”的问世,对肿瘤患者无疑喜从天降。这个信息传播迅速,门诊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为了方便与满足海内外癌症患者求医购药,郑伟达迫切需要在首都北京建立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基地。1998年3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69号的“全国专科疾病北京中医药治疗中心”设立中医肿瘤防治中心,郑伟达教授定期坐诊本中心,为广大患者举行讲学、会诊活动。本中心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张以杰主任中医师长期坐诊,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刘文华也亲临本中心坐诊,刘文华处长协助郑伟达教授对肿瘤的研究与防治已有十几年的临床经验,是郑教授的得力助手之一。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得到“慈丹胶囊”的治疗,将科研成果更快的推向国内外医药市场,郑伟达教授最近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市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并将咨询电话的号码放入了北京市114查询台,以便患者随时打电话咨询。

共同逾越癌症禁区,携手共创生命奇迹,全心全意为癌症患者服务,是中医肿瘤防治中心的服务宗旨。中心以良好的服务态度,高疗效的医术水平,如春风吹进患者与病人家属的心扉,给许多患者带来新的生命,许多患者经过长期的巩固治疗,都超过了五年生存率。

郑伟达教授并不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他提倡做人办事要以诚处世,以勤立身,以精求存,以细行医,救死扶伤,广泽天下。近几年来,他多次参加全国性义诊活动,他总是耐心地为癌症患者讲清药效,看到那么多前来问寻的患者,郑伟达从不以自己旅途的辛苦为由而拒绝,经常坚持为患者诊治到深夜。

患者陈裕恩1996年2月自觉右上腹部胀痛2个月,经福建省立医院CT检查,肝右叶内可见多发不规则低密度区;抽血检查后,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肝区疼痛、消瘦、口干、四肢无力、舌苔黄腻、脉弦;中医辨证:肝气郁结、瘀毒湿热。经郑伟达教授治疗予以疏肝理气、化瘀解毒、清热化湿,应用“慈丹胶囊”、“症消癀”及对症中药服用一个疗程后病情稳定,又继续服用5个疗程后,病情改善,B超复查显示:肝右叶内占位消失。目前该患者病情稳定,能胜任一般工作。为表示对医院感激之情,他送给郑教授一面锦旗,写道: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69岁的林民发,是福清市医院财务科的会计,1994年5月发现上腹有一肿物伴不适感及疲乏。同年6月13日在军事医学院附一医院确诊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肿块较大,兼有胆结石,慢性胆囊炎、腹水诸症,因病情属于晚期不能手术,再加上年龄偏大,体质虚弱,消瘦明显,放化疗不能忍受,治疗时,肝区疼痛,肿块巨大,推之不移,腹水,胃胀,消瘦,脸部青紫,眼眶黧黑,巩膜黄疸,恶心呕吐,剧烈疼痛后无法进食,辨证为气滞血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利水。处以慈丹胶囊、症消癀,中药连服10天,到同年9月末,肝区剧烈疼痛已止,但腹水仍在,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眼眶黧黑症状未减。再服慈丹胶囊、症消癀,中药略作调整。前后共住院服药300余天,后经B超、CT检查,肿块缩小,诸症痊愈。目前他仍在医院财务科任会计,满面红光,神采奕奕,71岁的他健康如常。

家住泉州市黄甲街16号68岁的患者吴书华,于1993年6月患前列腺癌,经手术输尿管改道,半年后,在泉州市第一医院复查发现腹腔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小便带血,大便不通,下腹部疼痛。1994年3月刘文华大夫前往泉州市会诊时,用中医整体治疗方案给他治疗,经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型,用慈丹胶囊、癌克星、仙鹤益寿胶囊、症消癀交替联合应用5个月后,小便正常,大便通畅,下腹部疼痛消失,腹股沟肿块未能触摸到。经B超复查,腹腔内未见占位病变。又经过3个月的调整治疗,最后应用固本保元胶囊,加抗癌康复胶囊,再巩固治疗3个月,再经B超、X光、CT等连续三年复查,始终没有发现复发的征象。该患者发病至今已近七年,现一切正常,能参加多种老年娱乐活动。当再次随访见到他时,他容光满面,对生活充满信心。为了表示他的感激之情,赠送一块精致的牌匾,上题:“癌症克星,还我健康”。

几年下来,全国专科疾病北京中医药治疗中心治肿瘤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就诊的患者不断,截至今年年初,医院共收治各类癌症患者近万人,取得积极疗效和可喜成果。郑教授的临床经验越来越丰富了,他编辑的《肿瘤的中医防治》专著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郑伟达对抗癌事业的贡献,已被国际医学界承认,他先后数次应加拿大、马来西亚、越南的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访问、义诊。1995年10月下旬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世界中医肿瘤学术会议上,郑伟达被大会推选为国际抗癌学会秘书长。

如今的郑伟达,身兼中国医疗国际促进会肿瘤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世界中医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国际中医抗癌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多种职务,他的医学业绩已载入《世界名医大全》。尽管桂冠如云,但他却谦恭依旧。对治疗癌症,郑伟达坚持“四个心”和“四个疗”,即:患者的信心,医生的耐心,家属的关心,社会的热心;药物的治疗,坚强的心疗,合理的食疗,适当的体疗。

当今世界上对癌症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中药治疗等几种方法,这几种常用治疗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郑伟达说,外科手术治疗癌症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是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早期的癌瘤与某些中期癌瘤,手术治疗确实可以起到“手到病除”的作用。但是,某些属于全身性疾患的癌症患者及晚期癌症患者,就无法使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对于那些年龄较大的癌症患者来说,手术疗法有时也很难承受。

他指出,生活中有不少癌症患者病情一经发现、确诊,往往已是失去手术适宜时机的中晚期了。此时,一般医院多是采取放射疗法、化学疗法进行治疗。放射线和化学药物的确可以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但这两种疗法对人体正常细胞与脏器的损害是不容忽视的。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同样令现代医学的专家们深感棘手。还有一些癌症患者对放、化疗不敏感,也会使放、化疗失去用武之地。

他认为,中药治疗癌症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些年来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至今的一百多种中草药已被证明有抗癌作用,不论在动物实验,还是在人体上它们的抗癌作用都得到了证实。有些中草药虽然没有直接抗癌作用,但它们具有扶正祛邪的功能,可以大大增强抗癌的效果。总的来看,中药疗法在癌症的治疗上,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不会影响到人体正常的细胞与脏器,并且还可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对于那些失去手术机会的癌症患者,或是对放、化疗不敏感的癌症患者来说,选择中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疑是明智的。我们相信,立志把毕生精力献给抗癌治癌事业的郑伟达教授,必将给更多的患者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